时间:2024-12-2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记者昨日从合肥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復同意,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合肥市首部总体规划。
3个城市性质為: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3个核心功能定位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面向未来,《规划》展望了合肥市2035年目标愿景,即: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建成创新引领、城湖共生的示范城市和宜居韧性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根据规划,到2035年,合肥市耕地保有量不低於705.1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於618.5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於1228.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289.3平方千米以内。
按照生產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规划》构建了“一主三辅”的主要空间格局。
三辅是指“两圈三区、多带多园”的农业空间格局、“一湖多廊、三环三楔”的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和“一城两翼、多极六带”的城镇空间格局。
“空间格局的优化不仅為合肥市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基础。”相关负责人介绍。
《规划》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大文物和文化遗產保护力度,加强歷史文化保护传承,支撑塑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魅力空间。
记者了解到,合肥统筹全域自然与人文资源传承保护。构筑“两区四带”的歷史文化保护框架,系统保护和活化利用好文化遗產、自然遗產和丰富多样的景观资源,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其中,两区為:中心城区和环巢湖区各类歷史文化遗存﹔四带為:冶父山-汤池三国文化空间带、四顶山-浮槎山-岱山红色文化空间带、紫蓬山-三岔河圩堡文化空间带、南淝河-瓦东干渠遗跡展示带。
在《规划》中,合肥市将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缩小城乡差别,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发挥县城和镇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引导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向乡村延伸和覆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记者获悉,合肥未来将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规划》支持重大交通设施协同建设,支撑全面打造链接全球、畅通全国、辐射全省更具竞争力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陆路上,合肥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航运上,合肥推进港口与内河航道协调发展,支持江河联运、干支联运,建设一体化港口群。
据悉,《规划》支撑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產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以科技创新筑牢强国之基。
在服务保障“国之重器”方面,合肥将全力支撑滨湖科学城、未来大科学城等科创片区规划建设,保障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合肥光源等重要科创平台建设,助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跃升。
除此之外,《规划》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公园方面,合肥将构建由骆岗公园、郊野公园、社区游园、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组成的城市公园体系,全面消除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盲区。
同时,合肥计划依托南淝河、十五裡河等主要河流和城市廊道,重点打造一条新“翡翠项链”。这条项链串联起城市的主要中心,并融入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等復合功能,沿途串起科技场所中闪耀的智慧之光、文化古跡裡沉淀的岁月故事,以及公共服务场所中洋溢的生活热情,舞动着文化与风情的韵律,成為未来城市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合肥将城市内部的小型湖泊水体,作為城市生态景观和功能组织的核心,围绕湖泊水体,塑造一个个环境优美、功能復合、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统筹构建了由骆岗核心区、4个一级中心、12个二级中心和多个三级、四级中心组成的“1412”公共活动中心体系。而其中的骆岗核心区与老城、天鹅湖、东部新中心以及滨湖4个一级中心则构成了一个“钻石型”的城市主中心结构,这裡将成為未来合肥城市形象的主要窗口与重要舞台。(记者 沉娟娟)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