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对华甩锅!中方代表当场驳斥美代表哑口无言

时间:2025-08-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7月2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发言直指美国代表:“一周之内,你们接二连三对中国无端发难。美国应为自己在安理会的这一系列言行感到羞愧、耻辱!”

  短短几天内,美方在安理会上反复抛出所谓“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武器”、“助长战争”的指控,甚至将乌克兰战场失利的责任强行推给万里之外的中国。

  美国代理常驻联合国代表谢伊的言论像一把精心打磨的匕首,意图将“战争责任”的标签深深刺入中国的国际形象。

  然而,这匕首刺中的却是空气。耿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正面回击:“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非当事方。我们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始终对军民两用物项(包括无人机)实施严格管控。”

  当美国试图在安理会重塑“中国助俄”的叙事时,战场上的缴获品却揭露了另一重线%的俄制武器核心部件,赫然印着瑞士芯片企业与西方军火商的商标。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近期突然对俄罗斯展现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7月28日,特朗普公开宣称对普京“十分失望”,并将原定50天的俄乌和谈期限粗暴缩短至10-12天,甚至威胁“没看到进展,无需再等”。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立即识破这套“最后通牒的把戏”,警告每一次威胁都是“迈向战争的又一步”。

  另一面,美国对乌政策陷入巨大悖论。尽管高调宣称寻求停火,2025年特朗普政府却史无前例地单笔批准470亿美元对乌军援,同时被曝私下威胁泽连斯基“若敢谈判就切断援助”。这种“以援助阻止和平”的荒诞逻辑背后,军工复合体与金融资本的身影若隐若现。战争持续的每一日,都是资本盛宴的延续。650亿美元援乌资金中,高达37%被五角大楼列为“行政开支”,国防承包商坐享55%的溢价,而前线美元——甚至抵不上美国顾问在基辅酒店一天的2200美元报酬。

  当援助资金沦为利益集团的提款机,战场上的溃败早已埋下伏笔:美制M1A1坦克因缺乏维护配件,60%趴窝在利沃夫维修站;“爱国者”导弹系统实战拦截率从宣传的90%暴跌至30%。这样的“支持”本身,已成为乌克兰难以承受之重。

  面对战火,中国始终选择另一条路径。从2023年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12条和平方案,到2024年联合巴西等17国成立“和平之友小组”,倡导“不扩大战场、不升级战斗、不火上浇油”的三不原则,劝和促谈的努力从未停歇。

  中方特使今年三度赴欧调解,却被乌外长库列巴以“需美国同意”为由拒之门外。当中国被挡在和平进程之外时,“不作为”的指责显得何其讽刺。

  美国对华“甩锅”本质是一场认知战争。当贸易战、科技战的边际成本日益高昂,美国便转向更隐蔽的战场:国际多边舞台与全球舆论场。他们不再寻求直接证明中国“违法”,而是编织“不透明”、“不道德”的灰色指控,意图侵蚀中国的国际信用。这种战略转向背后,是美国面对自身战略透支的无奈:国内反战声浪高涨,欧洲盟友对无止境援助心生倦怠。特朗普需要新靶标转移矛盾,中国成了现成的目标。

  这场安理会交锋的硝烟终会散去,但它暴露的深层博弈远未结束。当霸权思维将外交舞台异化为“甩锅”竞技场,当和平努力被地缘算计所阻挠,真正的输家是深陷战火的乌克兰平民与国际社会的共同未来。美国试图用麦克风音量掩盖其在乌克兰问题上责任缺失的窘迫,却让世界更清晰地听见:霸权焦虑下的“甩锅”杂音,终究盖不过和平理性的持久呼唤。

  耿爽的质问依然在会场回荡:“若真关心乌克兰平民,为何不停止轰炸叙利亚?”这声诘问指向双重标准,也刺穿了美国叙事的光环。国际政治的真相从不诞生于指责的喧嚣中,而在行动的选择里。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